
开卷风
1 创新交流平台 推进务实合作 王福豹
栏目冲浪 4 慢综艺:《但愿人长久》的特点与传播 徐 展
6 《谢谢了,我的家》如何成为文化类节目全新风向标 马 涛 聂乃知
8 从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看文化类节目的热播 赵丹丹
10 主流文化、精英文化、大众文化的传播与认同 石 丹
—《朗读者》的文化价值分析
12 创新表达方式,让国家宝藏“活起来” 苑良宇
14 探析《国家宝藏》的生产创新与价值内涵 宋 超
16 亘古绵延 生生不息 刘临春
—谈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《国家宝藏》的传承与革新
18 《跨界歌王第二季》的创新与继承 申桂红
20 从《我想和你唱》谈音乐类电视综艺节目跨屏互动的模式创新 覃 晴 刘丽娜
22 电视综艺节目在推动专业体育平民化上的实践 杨德君
—以《来吧!冠军》为例
电视剧场
24 反腐题材电视剧《人民检察官》的新境界 孙 鑫
26 电视剧《春天里》:温情叙事建构时代情怀 严 昊
28 脱贫攻坚主题剧《索玛花开》的艺术特点 曹 典 刘 彤
30 青山绿水之恋的赞歌 杨华丽
—电视剧《青恋》乡村形象的文化解读
32 浅析历史剧创作中的“当代性”表达 张 陆
—评电视剧《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》
34 新角度 新体验 唐 冰
—评电视剧《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》
36 从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看电视剧对史实的还原和再创作 唐灿灿
38 电视剧《白鹿原》:站在经典文学肩膀上的改编 王晓慧
40 戏曲元素在《人民的名义》人物刻画中的应用 杜春国
纪录片
42 价值·意义·手法 张有平
—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当代阐释
44 依法治国则国强 黄 凯
—从政论专题片《法治中国》谈起
46 个体奋斗与家国梦想的美妙合奏 管淑波 王子鸣
—评政论片《我们这五年》的中国梦理念
47 《巡视利剑》:以反例震撼人心的政治纪实 杨成文
49 中国农民现实生活的互文表达 冯 芹
—以纪录片《乡村里的中国》和《城市边缘》为例
51 以古鉴今,培育现代优良家风 齐明超
—纪录片《齐鲁家风》的启示
53 从《终极工厂》看工业题材纪录片的人文叙事 于 隽
55 谈纪录片《第5空间》艺术特征及创新性 刘学周
57 人类学对纪录片创作取向的影响 姚 余 榕
研究与交流
59 紧扣新时代 实现新梦想 张德祥
—关于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大片创新的思索
61 国学逢春谱华章 陈 宏
—中国教育电视台《国学公开课2018》阐述
63 融媒体发展的三个逻辑 张 萱
66 突显特色是广播电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 陆德明
—兼谈省级台频率频道定位
68 站在时代潮头 唱响强军战歌 卫晨霞
70 浅析央视《新闻1+1》节目特色及发展 宁午昱
71 评湖南广播电视台十九大特别报道《空中看湖南》 张 咏
73 新媒体时代的民生新闻探索 翟巧玲
—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《直播海南》为例
75 融合·铺展·转向:大型特别节目《还看今朝》创新特色 李 强
77 剪不断的乡愁泪 隔不开的团圆情 赵 健
—评2018年央视春晚小品《回家》
79 对综艺类节目宗旨的展现 冀 星
80 为语言保温 李 佳
—论主持人的语言温度把控
82 真人秀节目中主持风格与功能的流变 李佳音
84 网络主播影响力对电视主持人转型的启示 常力轩 杜春花 张 智
86 策划意识是电视新闻记者、编辑的基本功 田秀珍
87 论新媒体环境下地方电视台的生存与发展 张秦尉
89 互联网环境下地方电视台的突围之路 吕 翔
91 浅谈地方台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的优势与路径 步淑静
92 热播IP剧配乐中的民族风格 韦思铭
94 中国电影电视音乐的民族化 赵文平
95 浅析中西影视音乐艺术的差异 宋楠楠
97 论影视配乐的人物情绪表达技巧 庞 洁
99 虚拟现实场景中视觉叙事风格的转换 狄 野
101 增强电视舞蹈节目传播效果思考 窦
103 对国产动画片提升传播价值的思考 孔芳菲
105 国产动画片的教育性叙事 梁 艳
106 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中国电视剧越南传播路径探索 何双百
108 某些国产电视剧艺术筋骨的缺失与重构 鲁小艳
院线观察
110 电影《战狼2》的成功模式分析 张 翼
美兰德数据 112 2018年2月在播综艺栏目网络传播监测数据TOP20 美兰德公司
封彩内容封面:中国教育电视台全国校园歌曲创作推广活动宣传/ 封二: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《谢谢了,我的家》节目宣传/ 封三:重庆广电集团《财经壹资讯》节目宣传/ 封底:东方卫视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《我们在行动》宣传海报